1 名词术语
1.1数码照片:指用扫描仪、数码照相机等设备获得的,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、磁盘、光盘等载体,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、处理,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。
1.2数码照片档案:国家机构、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,有保存价值的数码照片。数码照片档案一般由数码照片、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。
1.3数码照片文件目录:以张为单位依照一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,实现对数码照片档案存储、管理的文件级目录信息。为建立统一的照片档案数据库,数码照片文件目录采用照片档案文件级目录的格式。
1.4数码照片光盘目录:以盒为单位依照一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,实现对数码照片光盘管理的案卷级目录信息。为建立统一的特种载体档案数据库,数码照片光盘目录采用特种载体档案案卷级目录的格式。
2 收集
2.1收集范围:凡是反映本单位工作活动、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数码照片均属收集范围。具体参照国家标准GB/T11821-2002《照片档案管理规范》收集。
2.2收集要求
2.2.1由摄影者或承办部门收集并编写文字说明后,及时向档案室归档,或随其他载体档案一起归档。
2.2.2文字说明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,以张为单位,著录照片题名、拍摄者、拍摄时间、文件位置四个项目。
2.2.2.1照片题名: 简明扼要地反映每一张照片的具体内容,包括地点、人物、事由、背景等要素。例:市档案局×××局长在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作工作报告。
2.2.2.2拍摄者:照片的拍摄单位或拍摄人。例:李四。
2.2.2.3拍摄时间:照片的拍摄时间,用8位阿拉伯数字标识。如20040104。
2.2.2.4文件位置:反映该数码照片存储的文件夹及照片的名称,例:200406全市档案工作会议Dsc00057。
2.2.3数码照片收集时应统一将其转换为JPEG、TIFF格式。
2.2.4拍摄数码照片的像素数应在300万以上,扫描照片的线数应不低于600dpi。
2.2.5永久、长期保管的数码照片应同时冲洗纸质照片归档,纸质照片档案管理参照国家标准GB/T11821-2002《照片档案管理规范》执行,纸质照片档案整理时应注明对应数码照片的档号,格式为:全宗号—目录号—盘号—数码照片号。例J125-099-0026-20040116。
3 整理
3.1鉴定
对于没有归档价值的或重复的照片必须剔除。反映同一场景的数码照片一般只收集一张。归档的每一张数码照片都要确定保管期限,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文书档案。
3.2分类
将数码照片按其形成年度分类。不同年度的数码照片应分别整理。
3.3排列、编号
每一个年度建立一个名称为DATA的文件夹。文件夹下存放数码照片文件。数码照片文件按时间(或重要程度)先后排列,一组联系密切的数码照片应排列在一起。
文件夹内的每一张数码照片按其排列顺序编号,即形成数码照片号(又称数码照片文件名)。数码照片号为年度+流水号,年度和流水号各为4位阿拉伯数字,不足四位的在前补“0”。例:移交的文件位置为“200406全市档案工作会议Dsc00057”的数码照片,如排列为2004年归档的第16张数码照片,将其拷贝到DATA文件夹下,并重命名为20040016.jpg(数码照相机照片)或20040016.tif(扫描照片)。
3.4编制照片档案文件级目录
3.4.1照片档案文件级目录以张为单位编制,对包括纸质照片在内的所有照片档案进行目录著录、管理,以便建立统一的照片档案数据库,实现统一管理与检索。
3.4.2照片档案文件级目录项目包括全宗号、纸质目录号、案卷号、照片号、照片题名、拍摄者、拍摄时间、底片号、参见号、保管期限、数码目录号、盘号、数码照片号、备注(见示例一)。其中纸质目录号、案卷号、照片号、底片号、参见号仅用于著录纸质照片;数码目录号、盘号、数码照片号仅用于著录数码照片。
3.4.2.1全宗号:档案馆给定每一进馆单位的全宗代码。例:J002。
3.4.2.2纸质目录号:全宗内纸质照片档案所属案卷目录的顺序号。
3.4.2.3案卷号: 案卷排列顺序号,用3位阿拉伯数字标识。
3.4.2.4照片号:案卷内照片的排列顺序号,用3位阿拉伯数字标识。
3.4.2.5底片号:底片在全宗内所编的流水号,用5位阿拉伯数字字标识。
3.4.2.6参见号:与本张照片有联系的其它档案的档号,格式如:全宗号—目录号—案卷号—张页号。
3.4.2.7保管期限: 一般分永久、长期、短期。
3.4.2.8数码目录号:全宗内包括数码照片光盘、录音带、录像带等特种载体档案所属案卷目录的顺序号。
3.4.2.9盘号:数码照片光盘与其他特种载体档案(含录音、录像带等)以盘(或盒)为单位统一编制的流水号。用4位阿拉伯数字标识。
3.5.2.10数码照片号:数码照片号即数码照片文件的名称。见3.3。
3.5.2.11备注:注释需要补充和说明的情况。
4 光盘刻制与编目
4.1一个归档年度的数码照片应拷贝至一盘或多盘载体中,不同归档年度的数码照片不应存储在一盘载体中。
4.2推荐采用只读光盘作为数码照片的保存载体。禁用软盘作为数码照片长期保存的载体。刻制光盘时应选择“一次性写入”方式,光盘刻制完成后装入光盘盒,并填写封面内容。
4.3数码照片光盘刻制内容包括数码照片文件夹、数码照片文件目录、光盘说明文件。组织结构如右:
4.3.1光盘说明文件
文件名称为SM.TXT的文本字符文件,说明本光盘各类信息。
内容包括套别、全宗名称、全宗号、目录号、盘号、题名、起始时间、终止时间、保管期限、张数、光盘类型、文件类型、制作时间、制作软件、制作设备、制作人、审核人(见示例二)。
4.3.1.1套别:填写A、B、C。其中A表示封存,B表示利用,C表示异地保存。
4.3.1.2全宗名称:立档单位的全称或通用简称。
4.3.1.3题名:反映数码照片光盘的内容,基本结构为全宗名称+年度名称+(内容)数码照片档案。
4.3.1.4起始时间:光盘内数码照片的起始年月,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。
4.3.1.5终止时间:光盘内数码照片的终止年月,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。
4.3.1.6张数:光盘内数码照片的张数,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。
4.3.1.7光盘类型:分CD-R、CD-RW、DVD等。
4.3.1.8文件类型:光盘内容的文件类型,分JPG、TIF、VCD、DVD等,数码照片光盘则填写JPG或TIF。
4.3.1.9制作时间:制作数码照片光盘的时间,用8位阿拉伯数字表示。
4.3.1.10制作软件:制作数码照片光盘使用的软件名称。
4.3.1.11制作设备:制作数码照片光盘使用的硬件名称。
4.3.1.12制作人:制作数码照片光盘人员的姓名。
4.3.1.13审核人:负责检查数码照片光盘质量人员的姓名。
4.3.2数码照片文件夹,即存放数码照片的文件夹DATA。
4.3.3数码照片文件目录,文件名称为ML.XLS的电子表格文件,目录内容对应DATA中存放的数码照片,由照片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中提取形成。
4.4.光盘装盒
光盘刻制后应装入光盘专用包装盒,包装盒封面内容与光盘说明文件内容相同,应逐一填写(见示例三)。
4.5特种载体档案案卷级目录
除纸质照片档案外,包括数码照片光盘、录音录像带、硬盘等在内的特种载体档案统一使用特种载体档案案卷级目录。特种载体档案案卷级目录项目包括全宗号、目录号、盘号、载体类型、载体名称、题名、起始年月、终止年月、张(件)数、保管期限、备注(见示例四)。
4.5.1载体类型:特种载体的内容类型,分照片、图像、声音、影像、数据等。如数码照片光盘填写照片。
4.5.2载体名称:特种载体的载体名称,由型号和名称组成,如LP唱片、UR-60录音带、VCD光盘、CD-R光盘。
4.5.3 张(件)数:特种载体内包含的数据数量。
5 保管
5.1数码照片光盘应一式三套,一套封存保管,一套供查阅使用,一套异地保存。套别用符号表示分别为:A、B、C。
5.2光盘做防写处理。避免擦、划、触摸记录涂层。
5.3光盘只有在使用时才能将其从包装物中取出,使用后及时放回包装物中。如果光盘有污渍,可用水或中性清洁剂清洁,如用酒精清洗。不要使用玻璃清洁剂或溶剂。用擦拭照相机镜头的棉纸从中心向边缘轻轻擦拭,不能沿圆形轨边擦拭。
5.4光盘应放在坚硬的塑料包装盒内竖立存放,避免挤压。不得弯折,不得堆叠存放。
5.5光盘的标签应粘贴在光盘的包装物上,不得直接在光盘上粘贴标记。
5.6光盘的存放环境要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体、强紫外线隔离,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7℃-20℃,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5%-45%。
5.7光盘一般每满4年转存一次,原盘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。